明益处颇多。如今之势,辽西至山海关一线,可暂作舍弃,化为无人区,以山海关为界坚守。同时,收买蒙古诸部,令宣大蓟等边关严密防守。另遣两万明军进驻朝鲜汉城协防,再于山东海口屯驻六万明军,随时可登陆朝鲜,如此形成对后金之包围。严禁汉族出关,断其后金与外界之联系,困死此敌。”
孙承宗抚须思考,补充道:“陛下,辽东之败,如广宁大败,实则督抚不和,此乃战略与政治之失,非我明军不能战。如今阉党掌权,虽朝政多有弊端,然税收尚有余力,可再支持一场大战。臣建议从各省抽调精锐,连同九边部队,整军经武,再与后金决战。且必须摧毁辽东城镇之农业,护我辽民入关,使后金所占之地成为焦土,无粮无钱无铁无人无贸易无盟友,纵有努尔哈赤、皇太极等军事天才,亦难挽颓势。蒙古与朝鲜,一可对后金造成军事压力,二可物资封锁,三可政治声援。蒙古虽为墙头草,各部不统,或有暗中交易,然不足影响大局。”
榆翔又道:“陛下,诸位大人,臣曾听闻在辽宁省南边之盖州四卫,此地颇为关键。毛文龙曾短暂收复,后又失陷。此地土地肥沃,地势险要,面积广阔,且后金防守薄弱,旅顺亦在我手。若在此屯田,犹如插入后金后方之利刃,昔日叶旺、马云取辽东,亦曾在此屯田,后大军两路出兵,一路辽西,一路盖州,可作借鉴。”
众人皆点头称是,商讨良久,天启皇帝最终下旨:“既如此,榆翔,朕命你着手训练新军,整军备战之事,皆交托于你,务必使我大明军队重振雄威,解辽东之危。”
榆翔领命,心中却暗自疑惑,他知晓在原本的历史进程中,再过数月天启皇帝便要驾崩,可眼前所见的天启皇帝,却是精神抖擞,毫无半点病态之象,这究竟是何缘由?然此刻形势紧迫,他亦无暇多想,唯有全心投入新军训练之事,期望能为大明寻得一线生机。
榆翔提出了自己的担忧:“陛下,诸位大人,虽我等已拟定诸多策略,但真要付诸实施,恐怕会荆棘满途。就说扩张京营一事,招募五万精锐并非易事。一则京畿之地人口虽众,但良家子弟大多不愿投身军旅,或惧战火凶险,或被家中农事、生计所绊。且招募来的新兵,训练成能与满清八旗抗衡的精锐,所需时日漫长,其间的粮草、军备供给,皆是沉甸甸的负担,稍有差池,便会影响训练成效。”
孙承宗微微点头,神色凝重地说道:“榆将军所言甚是。加强江南税赋之举,亦会触动诸多利益集团。江南士绅、豪商势力盘根错节,他们在朝中有诸多代言人,定会百般阻挠。一旦税赋政策推行不力,不仅无法筹集到足够军饷,还可能引发江南民心不稳,甚至激起民变,这无异于在我大明腹地燃起战火,令我等腹背受敌。”
朱由检接着道:“那收买蒙古一事,亦充满变数。蒙古诸部向来逐利而居,反复无常。虽我朝许以重利,但后金亦不会坐视,定会暗中破坏。且蒙古各部之间矛盾重重,难以齐心。我朝若不能妥善平衡各方利益,不仅无法掌控蒙古,还可能使其倒向后金,为虎作伥。”
榆翔又叹道:“朝鲜方面,亦是隐患。虽我军进驻汉城协防,于山东海口屯兵,但朝鲜国力孱弱,难以承受后金的报复性攻击。若后金倾力攻打朝鲜,我军能否及时救援,救援后又能否坚守,皆未可知。且朝鲜国内亦有亲后金势力,他们可能会在后方掣肘,破坏我军部署。”
孙承宗忧虑地补充:“放弃辽东,将辽西至山海关化为无人区,此策虽可收缩防线,但实施起来极为艰难。当地百姓眷恋故土,如何妥善安置他们,使其甘愿入关,是一大难题。若处理不当,百姓流离失所,易生乱事。再者,摧毁辽东城镇农业,虽可削弱后金,但亦会使当地百姓生活无着,引发人道危机,这与我大明保民之宗旨相悖,恐失天下民心。”